二维码
https://m.70114.com/news/show-10000016.html
企邻网

扫一扫关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头条 » 经营管理 » 正文

温州人为什么善于经商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8-10-15 15:11:24    来源:互联网整理    作者:企邻网小编    浏览次数:1704    评论:0
导读

 标题很吸引人,文中关于温州地域文化的表述,我认为很不错,当即给转朋友圈了。但当时附言指出,文中关于温州人的经商精神起源于1976年的走私的说法,太偏颇也太表面化了,走私对温州私营经济的发展,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。有朋友问其详,我再展开说一下。  温州私营经济率先发展,首先得益于当时公有制企业极少,乡镇

  标题很吸引人,文中关于温州地域文化的表述,我认为很不错,当即给转朋友圈了。但当时附言指出,文中关于温州人的经商精神起源于1976年的走私的说法,太偏颇也太表面化了,走私对温州私营经济的发展,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作用。有朋友问其详,我再展开说一下。
 
  温州私营经济率先发展,首先得益于当时公有制企业极少,乡镇干部家属普遍没有工作。
 
  有人会问:乡镇干部家属普遍没有工作,与当地私营经济发展有何关联?
 
  1949年后,温州作为军事前线,国家基本没有投资。至1980年代,温州11个区县,公有制企业资产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,加起来也就十几家,平均一个区县只有一二家,到1990年代,基本都倒闭了。记得规模较大的瑞安远东罐头厂破产清算时,我在法院工作,恰巧担任其破产案件的审判长,亲手将其拍卖掉了。其全部职工也就八百多人,而瑞安市是当时温州人口最多的县级市。其他二轻、社队等系统的小型企业也少得可怜。可想而知,温州地区绝大多数人,是没有机会进公有制企业工作的,包括在公社(乡镇)工作的干部家属。我一个堂叔是公社书记,其家属也没有工作。更不用说大队(村)干部的家属了。
 
  于是,作为温州“资本主义尾巴”的家庭工厂的就业机会,对这些被要求严厉打击地下黑工厂的最基层干部,便有着致命的诱惑。作为乡镇干部,能量与面子都比普通农民大些,其家属及亲友,当然优先获得了进家庭工厂的工作机会。而很多家庭工厂,便是这些村镇干部暗中参股办的,或者就是村镇干部以家属与亲友的名义办的。乡镇干部普遍需要通过这些他人办的、或自己参股办的家庭工厂,为自己老婆孩子亲友谋个生活出路。
 
  当年外出经商需要到乡镇企业办公室打证明,温州乡镇干部乐于帮忙盖章,获得参股及其它好处。到1980年代中期,温州乡镇干部参股经商办企业,已经堂而皇之,并引以为荣了。
 
  这才是温州为什么在毛时代结束后,率先发展出私营经济的秘密之一。当时温州实行的,是与全国一样的政策,一样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。直到1991年,温州还有人因“投机倒把罪”被杀。但由于乡镇干部的家属普遍没有工作机会,如果最底层干部真的认真执行“严厉打击”政策,那么,首先便会断送自己家属亲友的就业机会。于是,中央的经济高压政策,如同高压电流,在温州传送到乡镇最后一节时,断线了。执行打压政策的手,到基层政权的手指头环节,骨折了,打击的力度必然大大减弱。
 
  当时的“资本主义萌芽”,其实在全国各地都在滋生,那是正常人必定都有的求生存的本能愿望。不同的是,这些极脆弱的萌芽,有的悄然生长了,有的则渐渐枯萎了。
 
  茂林底下无丰草。公有制企业强大的地方,私营企业发展空间通常就狭窄。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,还并不是公有制企业占用了过多的土地、银行贷款等资源的问题。因为在1980年代初期所办企业,都是家庭工厂,个人绝无可能得到土地与银行贷款等。最关键的问题是,这些萌芽状态的家庭工厂,会不会被当地乡镇干部强行破门而入,抓人批斗、搬走设备与原料、强行断电,等等。任何一击,都可致命。
 
  在公有制企业较多的地方,乡镇干部家属亲友有较多机会获得国营与集体单位的就业机会,乡镇干部家属对家庭工厂的依赖较少,如此,乡镇干部打压家庭工厂的力度便大了许多。经济基础相对更好的苏南,当时也绝少有家庭工厂发展成较大企业。主要状态是乡镇干部控制乡镇公有制企业,然后将乡镇企业通过改制等方式,转化为私营企业。直至今日,苏南地区的私营经济比重,仍不及温州地区。
 
(文/企邻网小编)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企邻网小编整理或者原创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。本文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,请读者仅做参考意见,如您需要转载此文章,请注明来源及出处:http://www.70114.com/news/show-10000016.html 。若文章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您在有效期限内与企邻网小编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问题。
0相关评论
 

©2018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

浙ICP备15036601号-3